可以問你個問題嗎?
今年 2021 開始寫文章,才感受到與人交流的威力,感覺解鎖了一個能力,想分享一下這其實沒想像中的可怕🧟♀️
每個人基本上都是樂於助人的,只要你問出問題,知道答案的人或者有同樣問題的人都會樂於交流。但大前提就是你得讓別人知道你需要什麼幫助
遇到強者不敢問,內心小劇場很多🤭
一開始,看到一些很棒的文章,切中我最近遇到的困難,真的很想請教一下作者,心裡就會開始有很多小劇場上演:
他怎麼可能有空看我的訊息呢?
我的問題他可能聽過八百次吧
問這個問題太丟臉了啦🤢,人家幹嘛幫我呀
然後就擱著…… 這機會就沒了
我有強迫自己去問過,
我:XXX 看過你的專訪在 YYY 方面很有經驗,可以請教你 YYY 相關的問題嗎?
對方:好呀 (秒回)
我反而嚇到,以為對方應該會很久以後才會發現我的訊息
對方:你有什麼問題呢?請說
我:…… 我 ….. 😳
才發現我得花很多時間整理一下思緒,才能把問題說出來,還要 context 簡單易懂,又不能有太多公司或私人資訊,耽誤到對方可以回答的時間
有次因為要工作上要瞭解某個不熟的領域,有朋友在那個領域,請他幫我約同事線上讓我訪談 30 min 換一杯星巴克禮卷☕️,很快就約到了
想要請教 XXX 問題,可否幫我約有使用過類似產品的同事,讓我訪談 30 min 換一杯星巴克禮卷
對方還擔心,只是回答一些他的工作日常就被請咖啡,不知道有沒有幫到我。
就發現可以用約使用者訪談的方式來想
加上很多文章舉例介紹,以及我的教練有教,開始摸出一套方法
🔖 - Building Your Analytics Brain Trust — Locally Optimistic
- Meeting people. | Irrational Exuberance
-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: 最有效得到面試的方式- 內部推薦: 尋找內推資源 & 歹晚郎互助網絡 (2021 年 12 月更新)
請準備好問題
如果是請教朋友,可以拉哩拉雜的說一堆,但請教不認識的人就要切中要點
問題要簡單到大概 3 句話可以說完,不要太複雜或支線訊息
我公司老闆最近很想要出海,可是那個國家我又不熟,也沒有出海經驗,哪知道 XXX 跟 YYY 是要怎麼辦,還有翻譯的問題,然後我的使用者又是很 AAA,團隊也不知道 BBB….
這樣寫完人家哪知道我要問哪個問題,也不知道要花多少精力回答
如果這問題很大,
請問有關 toC 產品出海到東南亞國家,依你過去 XXX 的經驗,針對如何在當地找 partner,是否可以線上跟你請教 20 min 呢? 請回覆我你有空的時間或參考我的 Calendy
或者具體的小問題
請問你推薦的翻譯管理工具?
讓對方知道
- 我想問的問題是哪個方面?
- 我希望他如何協助
這樣對方比較能評估自己有沒有時間或者可不可以幫忙。請記得這是找人幫忙,請保持禮貌,對方沒有義務回答你
找人幫忙🙏
有幾種方式
- 請朋友介紹,有朋友帶一下相對容易約到
我有個朋友 Karen 呀,最近想知道出海問題,想跟你請教
- 建立 win win,是一種交流
我想請教你 XX 的經驗,可否跟你聊一下,換一杯咖啡禮卷
我想請教你 XX 的經驗,可否跟你聊一下,如果你對 YY 也有興趣,我可以分享
- 在合適的地方問,e.g. 在一些 FB 社團或 webinar 結束,有人問問題或者分享他寫的文章、或他要辦的活動,都是很好的機會,因為他正需要一些互動跟提問
請事先研究 🤓
要研究一下誰才是合適的人,為什麼他可能對我的問題有興趣或者他可能願意分享,把原因說出來,對方也會覺得自己該回答這個問題
我最近在做 XXX,在某個場合聽到你演講 YYY,其中你提到 ZZZ 我想進一步請教
我最近在做 XXX,看你的文章 YYY,其中你一段寫到 ZZZ 我想進一步請教
演講我是沒做過,但假如文章內容被人家這麼認真看了,還想發問,我超開心的呀,有因此認識幾個強者朋友🧞♂️
還有先確認一下我的問題是不是已經被他回答過了,看一下對方的文章、貼文,這是基本的禮貌
真心💖
發問或者想要交流的時候,是真心的想要跟這個人認識、交個朋友,不是有目的性的。
我原本聽到這個方法的時候,有點抗拒,覺得太刻意為了目的而去 networking 很怪。但後來發現我早就用過,只是沒有歸納成一個方法
多數人都在日常生活都使用過,去問朋友的朋友或者就問隔壁同事問題,只是遇到要問陌生人或者很厲害的陌生人的時候會有點害怕;但其實沒有差很多
準備好你的問題,大家都樂於回答😇
反過來當被諮詢方的時候,發現來問的人有些有類似的狀況,他可能想請教又擔心🥴 我沒空會打擾。其實我超想被問的,哈哈
因為發現被別人問問題,可以練習如何將我腦中的想法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出來,清楚輸出真的不太容易,有人問問題是很好的引導。會知道當我以為這樣說法夠清楚了,講完他還有不懂的地方,或延伸想知道哪些,就可以當作這個說法的調整,讓下次說明得更簡單
老實說,被問的機會滿難得的。我這篇 資深產品經理的下一步?不當主管也不帶人可以嗎? 有 3.9K view ,即便在下方有附上填問卷送簡報,也只有 49 個回覆,回覆率 1.2%;其他文章沒有送內容就幾乎 🥚
越厲害的人,更了解被問問題的好處,更樂於回答。我是如此相信啦
如果真的對方沒有回答,也就算啦,你知道陌生訊息在 email 或 FB messegner, LinkedIn 都滿容易被擋下的。就當對方沒看到吧。🌬 不要太在意。我真的有發生過對方 3 個月後回答我,結果我更誇張 5 個月後才看他的回答
💡 小 Tips,這個方法不只用在問問題,Networking、想找人交流、找工作,都很適用。不要只是按下加好友或 LinkedIn Connect,這樣加完大概也不會有交流
來試試看問問題吧
提供 5 個管道讓你問問題,
問我問我🙋♀️
- 請到 LinkedIn 上 Connect 我,寫個 Note 說明想問什麼問題或者想交流什麼
- 或者這邊直接約我時間 https://calendly.com/ijac-wei/20min-chat
跟 Stanley 老師請教
- Gibson 是前 Netflix VP Product,他歡迎大家提問,會選問題回答
- Who’s Gib? What is Ask Gib Newsletter?
Ask Tommi Forsström
- Tommi 是 Teachable 的前 CPO,最近 2021/12 剛離職 ,發表一篇文章 Last day at Teachable today 歡迎大家找他聊聊((請看清楚他的文章才發問,把握他離職空擋時間有限唷 😆 ) update! 人家已經找到工作,可能沒空囉 ~
- 他的個人介紹、大推 Blog 文章很精彩,加入 Newsletter 更多好料
Will Larson
- 這篇文章發出去才發現的,他對於他可以提供的幫助寫的非常清楚 https://lethain.com/ways-i-help/
- 他的個人介紹,40年經驗的 CTO. Author of Staff Engineer and An Elegant Puzzle.
問完問題之後
其實回答問題的人會想知道自己的回答有沒有幫助,如果可以在嘗試解決後,將你的經驗回饋給當初回答你的人,對方也會很高興。
至少我會啦,總想知道自己的回答有沒有幫到對方。也讓我可以調整跟學習,下次會回答的更貼切。
我會嘗試這樣做,也是一種表達對對方的感謝。🙏